腹壁疝氣的緊急處理時機

編撰: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 外科部 許家榮醫師


腹壁疝氣的緊急處理時機

腹壁疝氣是指腹部肌肉或組織薄弱(可能為原發性或是過去腹部接受過手術所致),導致腸子或脂肪突出形成腫塊。大多數情況下,腹壁疝氣可透過觀察或手術管理,但某些嚴重併發症(如嵌頓或絞窄)可能危及生命,需要立即就醫。了解緊急徵兆及處理時機,能幫助您及時採取行動,保護健康。以下介紹需緊急處理的情況及應對方式。

緊急徵兆

腹壁疝氣可能引發以下嚴重併發症,需立即尋求醫療協助:

  • 劇烈疼痛:疝氣部位突然出現嚴重、持續加重的疼痛,無法透過休息或改變姿勢緩解。這可能表示腸子或其他組織受壓或損傷。
  • 腫塊變硬或無法推回:原本可推回腹腔的腫塊變得堅硬、無法推回,或腫塊固定不動。這是嵌頓疝氣的徵兆,意指組織被卡住。
  • 噁心或嘔吐:伴隨腹痛或腫塊變化,可能表示腸道阻塞或受壓,需緊急處理。
  • 皮膚發紅或發熱:疝氣部位皮膚變紅、發熱或腫脹,可能表示感染或組織缺血(血流受阻)。
  • 發燒或全身不適:體溫超過38°C,伴隨寒顫、疲倦或劇痛,可能是絞窄疝氣或感染的徵兆。
  • 排便或排氣停止:若無法正常排便或排氣,特別是伴隨腹脹,可能是腸道阻塞。

根據醫療研究,絞窄疝氣若未及時治療,可能導致腸道壞死,死亡率可達5%以上,因此這些徵兆不容忽視。

緊急處理時機

如果您或家人出現上述任何徵兆,請立即採取以下行動:

  • 立即就醫:撥打急救電話(119)或直接前往最近的急診室。告知醫護人員您懷疑是腹壁疝氣併發症,並描述症狀(如劇痛、嘔吐)。
  • 避免自行處理:不要試圖強行推回腫塊,這可能加重組織損傷或併發症。
  • 保持冷靜:在等待醫療協助時,盡量保持平躺,減少活動,避免進食或喝水,因為可能需要緊急手術。

如何準備緊急情況?

為了確保能快速應對緊急情況,建議您:

  • 記錄醫療聯繫方式:保存您的外科醫師或附近醫療院所的電話,隨時可聯繫。台灣許多醫院提供24小時急診服務,可查詢最近的醫療機構。
  • 告知家人:讓家人或親友了解您的狀況及緊急徵兆,以便在需要時協助聯繫醫療資源。
  • 攜帶病史資訊:準備一份簡單的病史清單,包括您的疝氣診斷、手術史及正在服用的藥物,方便急診醫師快速評估。
  • 定期檢查:若您已診斷有腹壁疝氣但尚未手術,定期與醫師追蹤,監測腫塊變化,降低緊急情況風險。

為什麼緊急處理很重要?

嵌頓或絞窄疝氣可能導致腸道或其他組織缺血壞死,若不立即治療,可能引發嚴重感染或器官衰竭。根據醫療指引,絞窄疝氣需在數小時內手術,否則後果可能致命。及早辨識並就醫,能顯著提高治療成功率。

結語

腹壁疝氣的緊急徵兆需要高度警覺,特別是劇痛、腫塊無法推回或嘔吐等症狀。請牢記這些警示訊號,並在出現時立即尋求醫療協助。與醫療團隊保持聯繫,準備好緊急聯繫方式,是保護您健康的重要步驟。若有任何疑問,請諮詢您的外科醫師,確保及時獲得專業指導


參考資料:

Johns Hopkins Medicine – Ventral (Abdominal) Hernia

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– Ventral Hernia Patient Education

NCBI Bookshelf – Ventral Hern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