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股溝疝氣

編撰: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 消化外科 徐天佑醫師


一、認識腹股溝疝氣

腹股溝疝氣(Inguinal Hernia)俗稱是脫腸(台語),是因為腹腔內的器官或組織(如腸子、脂肪組織等)透過腹壁的薄弱處,突出到腹股溝區域形成腫塊。它是最常見的疝氣類型,尤其在男性中更為普遍。常見於站立、用力、咳嗽或搬重物時更加明顯,平躺後可縮回或減小。在西方國家成人疝氣發生率介於10~15%,好發於男性,女性只有男性的十分之一。

二、腹股溝疝氣的分類

間接型疝氣(Indirect Inguinal Hernia)

間接型疝氣是比較常見的腹股溝疝氣,多見於年輕人或幼兒。主要是因為男嬰的睪丸會從腹壁上的腹股溝孔道下降至陰囊,沒有掉落時則稱為隱睪症,通過的腹股溝孔道稱為腹股溝管,孔道沒有閉鎖完整,將造成腹腔、腹壁及陰囊間存在一個相連的通道,腹腔內的器官可能經由通道掉落至陰囊內,而掉出的臟器會被腹膜包住形成疝氣袋,大部分的疝氣袋都可以復位,無法復位的疝氣就稱為嵌頓性疝氣,間接型疝氣因為腹股溝管有一定的長度,掉落的疝氣袋比較容易卡住而無法復位,較容易發生嵌頓性疝氣,嚴重時甚至造成腸阻塞或缺血性壞死,此時才接受手術不僅手術困難,併發症的機率也會大幅上升。

女性間接型疝氣的腹股溝孔道則是圓韌帶,掉出的疝氣袋會沿著圓韌帶凸出,也是較常見於年輕女性,有時腫塊相對不明顯,會以疼痛表現。

直接型疝氣(Direct Inguinal Hernia)

直接型疝氣常見於年長男性,疝氣袋直接從腹壁的弱點突出,與腹壁的肌肉與筋膜退化有關。腹股溝三角(即海氏三角Hesselbach’s triangle) 為腹股溝腹壁比較薄弱的區域,所以也是直接型疝氣好發的位置,由腹壁下動脈、腹直肌外側緣和腹股溝韌帶內側半所圍成的三角形區域,直接型疝氣發生嵌頓的機會較低,一些容易導致腹壓增加的狀況或疾病會增加直接型疝氣發生的機會,譬如肺氣腫長期咳嗽、攝護腺肥大用力解小便、便秘以及肝硬化引起的腹水都是危險因子且增加手術的難度。

股疝氣(Femoral hernia)

股疝氣雖然不屬於腹股溝疝氣,但是因為發生的位置接近,近代常常拿來一起討論,股疝氣是從腹股溝外下側的股孔(Femoral canal)突出,發生的位置比腹股溝疝氣較低且外側,主要是腹內的大血管會經由股孔走向大腿,供應下肢的血液,通常因懷孕或生產用力造成鬆弛,成為腹壁薄弱處而產生疝氣。

股疝氣比較少見,只佔所有疝氣的3%,好發在年長的女性,尤其是懷孕或生產多次的婦女,男性相對較少發生,比腹股溝疝氣更容易在早期就有箝閉或絞勒的危險,需盡快手術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