疝氣常見問答(Q&A)
腹股溝疝氣(Inguinal Hernia)
常見問題
什麼是腹股溝疝氣?
腹股溝疝氣是腹腔內器官(如小腸)通過腹股溝區域的腹壁薄弱處或缺損向外凸出的現象,俗稱「脫腸」。是最常見的疝氣類型,約占疝氣的 90%,男性發生率高於女性。症狀包括腹股溝處腫塊,可能伴隨疼痛或灼熱感,尤其在咳嗽、舉重或用力時更明顯。
腹股溝疝氣有哪些症狀?如何自我檢查?
常見症狀包括腹股溝或陰囊處出現可觸及的腫塊,站立或腹部用力時腫塊更明顯,平躺時可能縮回。其他症狀包括局部脹痛、灼熱感或下墜感。自我檢查方法:站立時輕觸腹股溝,咳嗽或用力時觀察是否有腫塊凸出。若有異常,應盡早就醫由專業醫師診斷。
腹股溝疝氣需要手術治療嗎?
大多數腹股溝疝氣需要手術治療,因為不治療可能導致疝氣嵌頓或腸梗阻等嚴重併發症。手術方式包括傳統開放手術和微創手術(如腹腔鏡手術),醫師會根據患者狀況選擇適合方式。若疝氣無症狀且無併發症風險,某些情況下可暫時觀察,但需定期追蹤。
腹股溝疝氣的危險因素有哪些?
危險因素包括先天性腹壁發育不良、老化引起的腹壁薄弱、長期咳嗽、便秘、舉重物、肥胖、懷孕或腹部手術史。男性因解剖結構較易發生,特別是早產兒或有家族病史者風險更高。
如何預防腹股溝疝氣?
預防方法包括維持健康體重、避免提舉過重物品、治療慢性咳嗽或便秘、強化腹部肌肉(如適度核心訓練)。戒菸也有助於減少腹壓相關風險。雖然先天性因素無法完全避免,但健康生活方式可降低發生機率。
衛教文章
腹壁疝氣(Abdominal Wall Hernia)
常見問題
什麼是切口性疝氣?
切口性疝氣是手術後腹壁切口癒合不良,導致腹內組織(如腸子、脂肪)從肌肉間裂隙突出所造成的疝氣,是腹部手術後常見的併發症之一。
切口性疝氣發生率高嗎?
根據研究,約有 10–20% 的腹部手術病人可能會發生切口性疝氣,尤其是中線切口、傷口感染或肥胖患者風險更高。
切口性疝氣會有哪些症狀?
- 切口處出現軟性隆起
- 咳嗽或用力時腫塊變大
- 有時會有隱隱作痛或拉扯感
- 嚴重時可能造成腸阻塞或嵌頓
造成切口性疝氣的原因有哪些?
- 傷口感染
- 肥胖
- 長期咳嗽、便秘或腹壓過高
- 使用類固醇、糖尿病或免疫功能差
- 營養不良或年齡較大
- 不當的傷口縫合技術
如何診斷切口性疝氣?
醫師可經由觸診檢查腹部腫塊,並搭配超音波或電腦斷層(CT)來確認大小、內容物及嵌頓情況。
切口性疝氣一定要手術嗎?
絕大多數切口性疝氣都需手術治療,特別是:
- 疝氣逐漸變大
- 有症狀(疼痛、不適)
- 出現嵌頓或腸阻塞風險
以上積極尋求專業醫師手術治療
手術方式有哪些?
- 傳統開刀修補:適合大型或複雜疝氣
- 腹腔鏡手術:較小創傷、恢復快
- 機械手臂輔助手術(如達文西):精密縫合、對困難疝氣有優勢
多數情況會使用「人工網片(Mesh)」來加強修補,降低復發率。
網片會引起排斥或感染嗎?
現代網片多為安全材質,排斥率低。但若術後發生感染,可能需抗生素治療,嚴重時可能需移除網片。
手術後多久可以恢復?
- 一般日常活動:1–2週內可進行。
- 搬重物或腹部用力活動:建議6週後再開始。
- 恢復期依個人情況、手術方式和疝氣大小而異。
如何預防切口性疝氣發生或復發?
- 控制體重
- 手術後避免提重物或劇烈咳嗽
- 控制血糖、營養補充
- 避免吸菸
- 適時穿戴腹部護具(如護腰)以減少腹壓
腹股溝疝氣特殊族群的考量(兒童/老人/孕婦)
/在: 疝氣知識 +, 腹股溝疝氣腹股溝疝氣的治療方式
/在: 疝氣知識 +, 腹股溝疝氣腹股溝疝氣手術的風險與恢復期
/在: 疝氣知識 +, 腹股溝疝氣腹股溝疝氣
/在: 疝氣知識 +, 腹股溝疝氣